大渡河畔的风吹得冷,修堡子的衙役哥哥心里苦,再苦也不敢说。
刘承宗选择修堡垒的位置,跟打箭炉隔着大山,有一百四五十里地的路程。
而距离冷边土司的官寨,算上大渡河,直线距离不到二里地。
这个地方很好,有适合耕种的土地,北边有熟地七百余亩、南边有熟地八百余亩,沿河滩再向南北延伸,还有能被开垦的地方。
而且在背后的山里,还有铁、煤、铅及石灰等各种石料,水源充足。
刘承宗没派人去探矿,因为矿就在那,他只需要派人跟着土民去山里找,找过去被土司圈起来不让人去地方,就能找到有待采掘的矿产。
不过刘狮子决定在这修筑堡垒,倒不是为了保护田地和矿产。
而是因为从这个地方,刚好能看见对岸成片的良田,离没多远,就是冷边土司的官寨所在。
尽管冷边在领地上远比长河西要小,两岸水土条件也几乎相同,但那边对田地开垦、水利灌溉工程以及人口数量方面,都远强于长河西。
这就是市场的力量,市场在哪里,财富就流向哪里,财富在哪里,人口就向哪里迁徙。
其实大渡河沿岸的地形并不适合修建堡垒,大渡河每年五月涨水,河面会把沿岸低地统统吞没,但在枯水期又会露出大片石滩,不利于修堡封锁。
如果想修建一座能让抬枪射击到对岸的堡垒,那堡垒下层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浸泡在河水里;而要想不被浸泡,就无法把对岸滩涂笼罩在射程之内。
刘承宗本来不想在这儿修堡,不论在西宁还是康宁,他喜欢跟朝廷留出一点缓冲区,冷边沈边就是缓冲区。
但两个脚夫就能拉来数百人迁移而来,这种移民规模让刘承宗又喜又惊,喜的是内地敲骨吸髓的环境下,人口不再是康宁府的掣肘;惊的则是今年秋收之后,移民而来的人恐怕会成倍上升,他的粮食缺口将会急剧扩大。
考虑到这个问题,这里的地形就非常合适了,既能当仓库,还能作为防守反击的野战依托,退能以军事压力迫使沈边土司出售粮食,进能强渡收粮,还能拦住粮食主人的军队追击——他必须在这儿修个堡子。
因为附近有条松林河,他给这里起名叫松林堡、旁边的农田叫松林镇,暂时驻扎二百士兵,并策划了松林地区将来的发展规划。
有矿就不能闲着,这里要能采矿炼铁,记忆里附近应该有一座非常出名的泸定桥,虽然他人已经站在这儿,也还是想不通,这条河叫沫水,周围就没有任何跟泸字有关的东西,为啥要叫泸定呢?
他也要修一座铁索桥,只不过如今并没有修桥的能力,所以得先采矿炼铁、烧窑做砖,炼铁最大的难点在人才,得从西宁调人过来,才能造出最好的大鉴炉。
他要把一座小山头改造成土木结构的堡子,并且在河滩修两座石基碉楼,保护他的百姓,也保护将来的铁厂,并为铁索桥的建造打下基础,将来有了桥梁沟通大渡河两岸,往来输送货物辎重都能容易许多。
好在修堡的事木雅能提供帮助,长河西什么样的番民都缺,就是不缺在打箭炉闲逛的闲人。
木雅的铁甲兵四处乱窜,在街上看见穿袈裟的就带过来,那边的闲散和尚都被叫了过来,从山里往外运石头,急得和尚们把打箭炉的衣裳价拉高了两成。
拉高也没用,打箭炉的裁缝铺用的都是从成都府进口的上好布料,服务的压根就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当然也包括普通和尚,他们买不起新衣裳、天气又还很冷,穿袈裟就只能被拉来做工。
倒是让三个被扣下的名山下衙役松了口气,刚被捉住时听说要让他们修堡子可吓坏了,生怕被累得死他乡,这会儿一看好几百个番僧来帮忙,内心倒是轻松了一半。
依然担忧被累死,只是觉得累死了有免费超度的服务,多多少少这魂儿能飞回家乡。
等到真开工,刘承宗见了三个衙役一面,彻底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,不让他们干别的,就在这当监工,每天六个糌粑十枚折二元帅通宝。
仨衙役一寻思,虽说这背后铸有青海元帅府衙门和战马图案的折二钱没见过,但仔细算算工资比在县衙当差还高,还只是看别人干活儿,能干。
弄不好回头把他们放回去,衙门那边算出差,还能领一份工钱呢。
刘二爷多么知人善用的人呐,放着衙役这种弹压百姓的专业人才,拿去背石头可太浪费了。
无心插柳,刘承宗给衙役发工资的举动,让对岸的沈边余土司的思路彻底跑偏。
自打刘承宗的军队进驻长河西,沈边土司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向,等一群汉人跑过来开垦田地,而且还有大兴土木的架势,彻底让余土司慌了神,天天在官寨端着望远镜往这瞄。
越看越奇怪。
工地上仨人,穿青衣窄袍、腰系红巾头戴黑帽儿,帽左边还插着三根孔雀翎,这是非常显眼的装扮,一看就知道是朝廷在地方的衙役。
再加上每天从山里背石头运木料出来的,都是身披袈裟的僧人。
余土司寻思长河西这是怎么回事,跟朝廷合作盖庙呢?
虽然有许多军士,但看上去确实攻击性没有太强,成日里忙着修水车、做水磨、修渠挖壕平整土地,由于挖出的壕沟太多,余土司靠着个望远镜,也确实瞧不出啥危险征兆。
刘承宗确实更注重兴修水利工程,他把这里当作实验场,拿来实验自己从王徵的奇器图说里学到的器械。
那套书里的东西他学了很久,但一直没有应用的机会,根据他的经验,虽然这是中西结合非常先进的一部书,但里面的很多东西可能在这世上还停留在设计与实验阶段,哪里都没投入使用。
因为书上的器械基本上都比较复杂。
不论东西方,学这些东西的人,没权力制造这些东西;而有权力制造这些东西的人,明显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、军事和经济上。
这事对西方的贵族和东方的官员都一样。
一座使用几十个大齿轮、连杆等机械设备的水井,能让几十户人家取水省力一点,但这几十户人家不论生在甘肃的穷乡僻壤还是尼德兰的远郊荒村,都没有奢侈到能修得起这样的水井。
而拥有足够财力和能力的人,也不需要亲自提水。
没有这样的需求,就难以催生出认真学这些东西的人才,即使有那么几个,也很难开枝散叶。
在刘承宗理解中,这就是为何这部书叫做奇器而非神器。
也就在他的地盘,能修点这些东西高兴高兴。
他的那套书留在西宁当府学教材了,手边没书,全凭记忆在松林镇修了口井,中间出了两次设计失误,修改后最终落成,发现效果还不错,省力很多,就又在松林堡里规划了一个。
松林堡在设计上出自刘狮子之手,这方面,刘承宗可是行家。
一个人一辈子能参与修一座城、修一座堡子,就算很有经验了。
而刘狮子设计过几座堡垒、修过几座堡垒,见过很多座城堡、攻陷过其中一大部分,也有许多堡子修得让他束手无策,而且还擅长动脑子,对堡垒的防御思路多有研究。
修堡修城,讲究的是因地制宜,而武器装备,讲究的是因敌制宜。
他在设计所有堡垒时,都没有考虑过完完全全修一座记忆中的棱堡。
他记忆里的棱堡是个好东西,堡墙低矮厚重,纵深大、炮台多,而且与堡外壕沟土坡形成大的防御工事群,既能减少己方被炮击的机会,还能最大限度发挥守军火力优势。
但刘承宗认为他不配使用那样的堡垒。
虽说狮子军强于火器,但这得看跟谁比。
他的对手是蒙古人和西番土司,使用火器没他多、火炮更是见不到几门,但他自己手里的火枪火炮其实也不算多。
西宁府的驻军可能多一些,但这些较为沉重的武器装备运输到长河西的松林地区,成本比就地制造还高得多。
而以目前康宁府在囊谦之外的驻军火力水平,根本达不到发挥棱堡优势的程度,使用低矮堡墙,很可能让他们被使用冷兵器的大规模敌军吞没,而增高堡墙,工程量又太大。
最关键的是,下血本儿修出个完美无缺的棱堡,回头发现己方火炮还不够安置满炮台,挺尴尬的。
所以他只借鉴锐角敌台和坡道的思路,依山势修出一座三角堡,三角设锐角敌台,分别朝向东北、东南与正西,堡门朝南开。
堡外掘壕沟两重,内壕的桥在东面,以东北、东南两座敌台上分别两个侧面固定炮位封锁,外壕桥留在南面,以东南、正西的敌台同样用两个侧面炮位封锁。
在设计上这座堡垒要用重炮八门、小炮八门、抬枪二十杆、火枪五十杆,守军一百九十人。
同时东边再修两座四房墩台,跟长城外的墩台一样,实心高台不留门,各用守军五名,备佛狼机一门、盾牌五面、火枪五杆。
整体上都用夯土夹板结构,将来有条件再包砖,也可能就不包了。
在松林堡下面还打算修个大粮仓,能存上一万五千余石粮食。
其实舅舅蔡钟磐一番测算,觉得这座堡垒完全可以修个存粮上三万石的粮仓,但刘承宗说没必要,他的得意之作正是这座粮仓的大小。
他笑眯眯对舅舅说:“这粮仓啊,修大了也没用,还得包石头,白费力气,你看这哪儿有那么多粮食往这里存啊。”
“那一万五也没必要啊。”蔡钟磐站在山头抬手道:“我看今年这的地打粮食,两千石就算风调雨顺了,就算把附近的荒地开一些,顾不上照料,能到三千石就不错。”
蔡钟磐说着一摊手道:“何况再往南北走,那可就远了,三十里外怎么着也得再修个堡子,没必要把粮都存在这。”
刘承宗晃晃手指:“不不不,舅舅,河西今年是最多能出三千石没错,可河东沿岸至少能出两万石粮,两万石不说都弄来,总得弄来一半吧?”
蔡钟磐眨眨眼,合着刘狮子是把邻居家的存粮都算到自己这儿了,他问道:“那你是打算,今年秋天跟冷边土司开战?”
“尽量不打仗,这事我打算交给舅舅,跟冷边谈谈买粮的事,囊谦有一批早前打仗的金银,可以拿来买粮,看他们愿不愿卖。”
刘承宗看着对岸,摇头道:“不愿意卖,那就只能抢了,反正这边只要沿岸修起几座堡子,我们很难打过去,他们也别想打过来,就抢一遭呗。”
对于康宁府的农业情况,刘承宗没有太高的期望。
这边很难靠农业致富,粮食是能在百姓生活水平比奴隶时代更高,口粮维持自给自足,能引移民充实康宁府,他的心愿也就达到了。
番民对开采矿物非常抵触,牧民对农业发展非常抵触,这些事只能由移民来做。
而康宁府的富裕,最终还是要靠牧业、矿冶、手工业带来的商业繁荣来实现,所以这些东西没有农业和移民作为基础,就不存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可能。
在刘承宗眼中,只要移民过来的足够多,而康宁府能对口粮有所保障,这里经过几年发展,辅以对四川的渗透拉拢,未必不能作为偏师入川的前进基地。
就在二人聊起将来对冷沈土司的策略时,远方跑来一骑马兵,是炉霍县的驻军,战马跑得都吐白沫了。
马兵翻身拜倒,两腿一软差点趴在地上,抱拳道:“大帅,西宁府急报,打仗了!”
“西宁打仗了?”刘承宗与蔡钟磐对视一眼,问道:“跟谁?什么时候的事?”
马兵摇摇头:“不知道,消息是从西宁一路口口相传过来的,就这仨字。”
刘承宗深吸口气,心道这他妈算什么消息,多说几个字能死?
他转头看向蔡钟磐:“舅舅,长河西的事,松潘旗军、西川移民就都交给你了,我这就回囊谦,派人告诉李老豺留守,命张天琳部马兵跟我一起回囊谦,随后启程返回西宁!”
刘承宗选择修堡垒的位置,跟打箭炉隔着大山,有一百四五十里地的路程。
而距离冷边土司的官寨,算上大渡河,直线距离不到二里地。
这个地方很好,有适合耕种的土地,北边有熟地七百余亩、南边有熟地八百余亩,沿河滩再向南北延伸,还有能被开垦的地方。
而且在背后的山里,还有铁、煤、铅及石灰等各种石料,水源充足。
刘承宗没派人去探矿,因为矿就在那,他只需要派人跟着土民去山里找,找过去被土司圈起来不让人去地方,就能找到有待采掘的矿产。
不过刘狮子决定在这修筑堡垒,倒不是为了保护田地和矿产。
而是因为从这个地方,刚好能看见对岸成片的良田,离没多远,就是冷边土司的官寨所在。
尽管冷边在领地上远比长河西要小,两岸水土条件也几乎相同,但那边对田地开垦、水利灌溉工程以及人口数量方面,都远强于长河西。
这就是市场的力量,市场在哪里,财富就流向哪里,财富在哪里,人口就向哪里迁徙。
其实大渡河沿岸的地形并不适合修建堡垒,大渡河每年五月涨水,河面会把沿岸低地统统吞没,但在枯水期又会露出大片石滩,不利于修堡封锁。
如果想修建一座能让抬枪射击到对岸的堡垒,那堡垒下层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浸泡在河水里;而要想不被浸泡,就无法把对岸滩涂笼罩在射程之内。
刘承宗本来不想在这儿修堡,不论在西宁还是康宁,他喜欢跟朝廷留出一点缓冲区,冷边沈边就是缓冲区。
但两个脚夫就能拉来数百人迁移而来,这种移民规模让刘承宗又喜又惊,喜的是内地敲骨吸髓的环境下,人口不再是康宁府的掣肘;惊的则是今年秋收之后,移民而来的人恐怕会成倍上升,他的粮食缺口将会急剧扩大。
考虑到这个问题,这里的地形就非常合适了,既能当仓库,还能作为防守反击的野战依托,退能以军事压力迫使沈边土司出售粮食,进能强渡收粮,还能拦住粮食主人的军队追击——他必须在这儿修个堡子。
因为附近有条松林河,他给这里起名叫松林堡、旁边的农田叫松林镇,暂时驻扎二百士兵,并策划了松林地区将来的发展规划。
有矿就不能闲着,这里要能采矿炼铁,记忆里附近应该有一座非常出名的泸定桥,虽然他人已经站在这儿,也还是想不通,这条河叫沫水,周围就没有任何跟泸字有关的东西,为啥要叫泸定呢?
他也要修一座铁索桥,只不过如今并没有修桥的能力,所以得先采矿炼铁、烧窑做砖,炼铁最大的难点在人才,得从西宁调人过来,才能造出最好的大鉴炉。
他要把一座小山头改造成土木结构的堡子,并且在河滩修两座石基碉楼,保护他的百姓,也保护将来的铁厂,并为铁索桥的建造打下基础,将来有了桥梁沟通大渡河两岸,往来输送货物辎重都能容易许多。
好在修堡的事木雅能提供帮助,长河西什么样的番民都缺,就是不缺在打箭炉闲逛的闲人。
木雅的铁甲兵四处乱窜,在街上看见穿袈裟的就带过来,那边的闲散和尚都被叫了过来,从山里往外运石头,急得和尚们把打箭炉的衣裳价拉高了两成。
拉高也没用,打箭炉的裁缝铺用的都是从成都府进口的上好布料,服务的压根就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当然也包括普通和尚,他们买不起新衣裳、天气又还很冷,穿袈裟就只能被拉来做工。
倒是让三个被扣下的名山下衙役松了口气,刚被捉住时听说要让他们修堡子可吓坏了,生怕被累得死他乡,这会儿一看好几百个番僧来帮忙,内心倒是轻松了一半。
依然担忧被累死,只是觉得累死了有免费超度的服务,多多少少这魂儿能飞回家乡。
等到真开工,刘承宗见了三个衙役一面,彻底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,不让他们干别的,就在这当监工,每天六个糌粑十枚折二元帅通宝。
仨衙役一寻思,虽说这背后铸有青海元帅府衙门和战马图案的折二钱没见过,但仔细算算工资比在县衙当差还高,还只是看别人干活儿,能干。
弄不好回头把他们放回去,衙门那边算出差,还能领一份工钱呢。
刘二爷多么知人善用的人呐,放着衙役这种弹压百姓的专业人才,拿去背石头可太浪费了。
无心插柳,刘承宗给衙役发工资的举动,让对岸的沈边余土司的思路彻底跑偏。
自打刘承宗的军队进驻长河西,沈边土司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向,等一群汉人跑过来开垦田地,而且还有大兴土木的架势,彻底让余土司慌了神,天天在官寨端着望远镜往这瞄。
越看越奇怪。
工地上仨人,穿青衣窄袍、腰系红巾头戴黑帽儿,帽左边还插着三根孔雀翎,这是非常显眼的装扮,一看就知道是朝廷在地方的衙役。
再加上每天从山里背石头运木料出来的,都是身披袈裟的僧人。
余土司寻思长河西这是怎么回事,跟朝廷合作盖庙呢?
虽然有许多军士,但看上去确实攻击性没有太强,成日里忙着修水车、做水磨、修渠挖壕平整土地,由于挖出的壕沟太多,余土司靠着个望远镜,也确实瞧不出啥危险征兆。
刘承宗确实更注重兴修水利工程,他把这里当作实验场,拿来实验自己从王徵的奇器图说里学到的器械。
那套书里的东西他学了很久,但一直没有应用的机会,根据他的经验,虽然这是中西结合非常先进的一部书,但里面的很多东西可能在这世上还停留在设计与实验阶段,哪里都没投入使用。
因为书上的器械基本上都比较复杂。
不论东西方,学这些东西的人,没权力制造这些东西;而有权力制造这些东西的人,明显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、军事和经济上。
这事对西方的贵族和东方的官员都一样。
一座使用几十个大齿轮、连杆等机械设备的水井,能让几十户人家取水省力一点,但这几十户人家不论生在甘肃的穷乡僻壤还是尼德兰的远郊荒村,都没有奢侈到能修得起这样的水井。
而拥有足够财力和能力的人,也不需要亲自提水。
没有这样的需求,就难以催生出认真学这些东西的人才,即使有那么几个,也很难开枝散叶。
在刘承宗理解中,这就是为何这部书叫做奇器而非神器。
也就在他的地盘,能修点这些东西高兴高兴。
他的那套书留在西宁当府学教材了,手边没书,全凭记忆在松林镇修了口井,中间出了两次设计失误,修改后最终落成,发现效果还不错,省力很多,就又在松林堡里规划了一个。
松林堡在设计上出自刘狮子之手,这方面,刘承宗可是行家。
一个人一辈子能参与修一座城、修一座堡子,就算很有经验了。
而刘狮子设计过几座堡垒、修过几座堡垒,见过很多座城堡、攻陷过其中一大部分,也有许多堡子修得让他束手无策,而且还擅长动脑子,对堡垒的防御思路多有研究。
修堡修城,讲究的是因地制宜,而武器装备,讲究的是因敌制宜。
他在设计所有堡垒时,都没有考虑过完完全全修一座记忆中的棱堡。
他记忆里的棱堡是个好东西,堡墙低矮厚重,纵深大、炮台多,而且与堡外壕沟土坡形成大的防御工事群,既能减少己方被炮击的机会,还能最大限度发挥守军火力优势。
但刘承宗认为他不配使用那样的堡垒。
虽说狮子军强于火器,但这得看跟谁比。
他的对手是蒙古人和西番土司,使用火器没他多、火炮更是见不到几门,但他自己手里的火枪火炮其实也不算多。
西宁府的驻军可能多一些,但这些较为沉重的武器装备运输到长河西的松林地区,成本比就地制造还高得多。
而以目前康宁府在囊谦之外的驻军火力水平,根本达不到发挥棱堡优势的程度,使用低矮堡墙,很可能让他们被使用冷兵器的大规模敌军吞没,而增高堡墙,工程量又太大。
最关键的是,下血本儿修出个完美无缺的棱堡,回头发现己方火炮还不够安置满炮台,挺尴尬的。
所以他只借鉴锐角敌台和坡道的思路,依山势修出一座三角堡,三角设锐角敌台,分别朝向东北、东南与正西,堡门朝南开。
堡外掘壕沟两重,内壕的桥在东面,以东北、东南两座敌台上分别两个侧面固定炮位封锁,外壕桥留在南面,以东南、正西的敌台同样用两个侧面炮位封锁。
在设计上这座堡垒要用重炮八门、小炮八门、抬枪二十杆、火枪五十杆,守军一百九十人。
同时东边再修两座四房墩台,跟长城外的墩台一样,实心高台不留门,各用守军五名,备佛狼机一门、盾牌五面、火枪五杆。
整体上都用夯土夹板结构,将来有条件再包砖,也可能就不包了。
在松林堡下面还打算修个大粮仓,能存上一万五千余石粮食。
其实舅舅蔡钟磐一番测算,觉得这座堡垒完全可以修个存粮上三万石的粮仓,但刘承宗说没必要,他的得意之作正是这座粮仓的大小。
他笑眯眯对舅舅说:“这粮仓啊,修大了也没用,还得包石头,白费力气,你看这哪儿有那么多粮食往这里存啊。”
“那一万五也没必要啊。”蔡钟磐站在山头抬手道:“我看今年这的地打粮食,两千石就算风调雨顺了,就算把附近的荒地开一些,顾不上照料,能到三千石就不错。”
蔡钟磐说着一摊手道:“何况再往南北走,那可就远了,三十里外怎么着也得再修个堡子,没必要把粮都存在这。”
刘承宗晃晃手指:“不不不,舅舅,河西今年是最多能出三千石没错,可河东沿岸至少能出两万石粮,两万石不说都弄来,总得弄来一半吧?”
蔡钟磐眨眨眼,合着刘狮子是把邻居家的存粮都算到自己这儿了,他问道:“那你是打算,今年秋天跟冷边土司开战?”
“尽量不打仗,这事我打算交给舅舅,跟冷边谈谈买粮的事,囊谦有一批早前打仗的金银,可以拿来买粮,看他们愿不愿卖。”
刘承宗看着对岸,摇头道:“不愿意卖,那就只能抢了,反正这边只要沿岸修起几座堡子,我们很难打过去,他们也别想打过来,就抢一遭呗。”
对于康宁府的农业情况,刘承宗没有太高的期望。
这边很难靠农业致富,粮食是能在百姓生活水平比奴隶时代更高,口粮维持自给自足,能引移民充实康宁府,他的心愿也就达到了。
番民对开采矿物非常抵触,牧民对农业发展非常抵触,这些事只能由移民来做。
而康宁府的富裕,最终还是要靠牧业、矿冶、手工业带来的商业繁荣来实现,所以这些东西没有农业和移民作为基础,就不存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可能。
在刘承宗眼中,只要移民过来的足够多,而康宁府能对口粮有所保障,这里经过几年发展,辅以对四川的渗透拉拢,未必不能作为偏师入川的前进基地。
就在二人聊起将来对冷沈土司的策略时,远方跑来一骑马兵,是炉霍县的驻军,战马跑得都吐白沫了。
马兵翻身拜倒,两腿一软差点趴在地上,抱拳道:“大帅,西宁府急报,打仗了!”
“西宁打仗了?”刘承宗与蔡钟磐对视一眼,问道:“跟谁?什么时候的事?”
马兵摇摇头:“不知道,消息是从西宁一路口口相传过来的,就这仨字。”
刘承宗深吸口气,心道这他妈算什么消息,多说几个字能死?
他转头看向蔡钟磐:“舅舅,长河西的事,松潘旗军、西川移民就都交给你了,我这就回囊谦,派人告诉李老豺留守,命张天琳部马兵跟我一起回囊谦,随后启程返回西宁!”